她,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,敬业乐群,巨擘春秋,传承着人类的文明,撒播着科学的精神。
她,是一幢造就英才的大厦,巍巍高楼,厚德载物,闪烁着历史的光彩,感受着神圣的魅力。
她,是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,苏北大地上的艳丽奇葩——og体育游戏(以下简称一中)。
因 时 施 宜好
在微行动中崛起
“今天你微了吗?”
如今,这句话已成了一中老师们见面时的问候语,也已成了一中又一道新的“风景线”。
微行动带来微变化,微变化积多了就是大成功。这是近几年一中取得成功的真实写照。
曾几何时,创建于1923年的一中,就是一只将要集香木自焚的老风凰,虽是近百年的历史名校,但由于体制、机制等原因即置于当地的教育格局中,则更显被动:上有省重点学校掌控优质资源,下有县区中学竞相追逐,一中的办学态势,一度如风中摇曳的烛火,全校考不上一个本科生。
2012年,以钱爱马校长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,在深入调研后,立即以改革为抓手,以特色突围为突破口,强势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,不仅很快使学校起死回生,且学校迅速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。高考成绩也年年攀升,2013—2016年连续四年,艺术专业考试本科达线率位居全市前列。
2013年,吴冲冲同学考取四川大学,实现了区内985高校零突破;2014年高考本科达线109人;2015年高考本科达线133人;2016年高考本科达线138人。
这些成绩,是一中浴火重生的结晶,也是一中“微行动”的结果。
一中以卓著的办学业绩和非凡的社会影响,在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的同时,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。2017年上半年,该校又获喜讯:市、区有关部门向一中提出了创省四星级高中的要求,并批准了一中在原有校园的基础上,校园向东再扩60亩的建设方案。
在优质高中林立的淮安大地上,一中毫无生源优势,那么,一中的出路在何方?
路在脚下——微行动!
“低进高出”,是一中的现实选择。只有通过“微行动”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“增值发展”,才能赢在高中的终点。
在教育过程中,教师要有心理定力,就是相信学生都是可以改变的,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教育的最大价值不是把学生差异补齐,而是在各自基础上的有效提升,因人而异,因材施教,才是教育的本真。要引牛向草,而不是摁着牛头吃草。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快乐的,学生的活动才是健康的,学生的精神成长才是有益的。
通过几年探索,他们摸索出了“微行动”模式。
这种模式是一中的独创。三个年级方法各不一样,高一实施的是自主管理。为此,他们在高一年级组成了家长管理委员会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。新高一学生刚入学,学校就召开了学生家长大会,倡议并成立了家委会。会长由高一(4)班杨笑尘家长黄丽娜担任。在黄会长的参与及组织下,高一年级各班分别建了家长微信群。家委会成立后,就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召开专题会议,老师与家长进行面商。如针对学生玩手机问题,就形成一致意见;严控!黄会长还自掏腰包为主动交手机的学生发放奖品。举措到位后,玩手机现象很快杜绝,还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天地。
自管会的作用就更大。绝大多数班级早、晚自习都能按时自学,卫生打扫及时干净,课间跑步整齐有序,每天自管会成员职责分明,更让人感动的是学生把年级当成自己的家,事无巨细,全程主动参与管理。一天晚上,有两个教室灯没关锁没上,副会长王蕾发现后,主动带领四名同学去关、锁,并把全年级各班都查了一遍,其中,8班一位同学家在连水,还因此错过了回家的公交车也毫无怨言。在5月5日的社会实践中,自管会的同学也功不可没。因为整个活动结束,场所无一片纸屑,黄花塘及铁山寺的管理人员都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。
高二年级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大规模家访活动。把教育做到了学生的家里。高二面临分科,学生情绪波动大,甚至迷茫。一中老师不辞劳苦,一家家地进行家访,他们从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规划蓝图,激励前行。尤其是针对学校形成的理科、文科、艺术、传媒、音乐、舞蹈、书法等多途径升学通道,老师与家长一起为学生“量身定制”、精准定位。
高三实行的是“两条腿走路”方略,即文化之路、专业之路。艺术班老师更是不辞劳苦,专业考试后,每天从早忙到晚,他们实行的是保姆式服务,每天中午12:30至下午1:30,由老师看着学生午休,保证学生午睡40分钟。老师累了,但赢来的是学生的精力旺盛!
老师的辛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
周晓芳老师抓养成教育一着不让;孙抗修老师吃苦在前,赏识教育有方;胡万流老师堂清落实到位,作业收交及时,补错认真规范,住院期间仍然到校上课;牛玉雷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,方法独特;陶月秋老师上课准备充分、声情并茂;周素娥老师舍小家顾大家,她妈妈癌症晚期都没缺学生一节课;嵇从亚老师抓细节,巧落实,有爱心,深受学生爱戴……
每天有微进步,每月有微变化,每年有微成长。
从自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,从细微处做起,激励自我,改变自我,超越自我。微行动普遍展开,微变化比比皆是,微成长成果喜人;微课堂不仅高效,而且超好。这些都是通过微行动才实现的“微变化”。
一中在办学中体会到,在微行动中崛起,最重要的还是立德树人。学校坚持把品德修养放在学生评价的首位,强调“做人第一”。
近几年,一中校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“人品大爆发”,关心他人取代了昔日的自我为中心,即使备战高考的学生,也会主动打扫校园,清洁教室,有的还到社区,公交站做义工,孩子的眼里不再只有成绩,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怎样让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。这些细微的变化使同学们心中充满正能量。
如今,“让孩子上一中”的家长愿望和“我要上一中”的考生呼声愈来愈强;“学在一中,幸福一生”的社会共识愈来愈浓。一中“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;让教师做发展的主人,为成就幸福教育铺路”的办学理念,和“微行动”已催生纷繁奇葩,结出累累硕果。
高三最后冲刺阶段,为给学生减压,卜老师利用百日誓师大会的契机,让学生反复放声歌唱“怒放的生命”。2014年的端午节正好在高考之前,而此刻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焦虑的情绪,为消除学生的低迷状态,卜老师特地让婆婆包了100个粽子,煮了100个鸡蛋,买了50袋牛奶,在6月2日端午节早上请学生共进早餐。在其乐融融、温馨、温情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“高中”端午节。
牛玉雷是一中数学老师。他在2015年高考中创下了全班54人有51人双达本科线的奇迹。他的成功法宝是用活用足“自主学习”这一“神器”,每节课只把黑板写满,决不擦一下,也决不让任何老师占用学生自习时间讲课,有时,他有事不到课堂,课由学生自己上,照样达标。“功夫在诗外”,他常说:“不经九九八十一难,哪能迎来日出,送走晚霞”。
潘学明是一中首届日语班班主任。他在2016年高三(10)班不仅开创了高三开日语课的全市第一,而且创下了高考全班40人,文化艺术双达本科线40人的教育奇迹。他的奥秘是:“田忌赛马”,即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。高考结果表明:他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爱心点燃希望,爱心凝聚力量;爱心铸就生命,爱心释放光芒,爱心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。走进一中,给我们的感受是:一中人以爱心铸就教育品牌,根植于校园的沃土中,浸润在师生的心灵里,盛开在美丽的运河畔。换句话说,一中的“爱心教育”,追求的已不仅仅是生命的长度,而是生命的高度。这种长度与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尊重生命的意义。
版权所有: og体育游戏 备案号:苏ICP备2021054219 技术支持:拾久科技 学校地址:淮安市解放西路166号